2021表观生物专题线上研习班暨首届MEDiC大赛通知!
依旧是 科研大咖
4大 热门主题
6届 研习班的沉淀
第二届线上表观研习班
让你久等了!
内容包括
非编码RNA与疾病标志物
表观转录组
增强子与染色质高级结构
生物信息技术
共16节主课,分8个晚上上课
共计17个小时
的干货分享与在线交流
是我不付费就能看的吗?
是的!免费上课!
直播课还有抽奖活动
抽取表观遗传学科研相关的精选书籍
学员还可参加
首届医学表观遗传学课题设计大赛
(Medical Epigenetics Research Design Competion,MEDiC)
最高可获得
1O万元表观生物科研基金!
(比赛详情留意表观生物公众号后续通知)

(扫描识别二维码即可报名)
2018年-2020年,表观生物成功举办了4期表观专题研习班和2期医学表观遗传学前沿技术培训班,受到广大学员的热烈好评。为了进一步推动医学表观遗传学领域研究的发展,降低疫情对线下会议的影响,表观生物将在2021年10月29日—11月24日举行2021年表观专题在线研习班,促进本领域研究人员的交流,帮助学员及时掌握前沿技术与医学研究创新策略,激发科研创新思维,促进表观遗传学研究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转化和应用。
本轮研习班将设置四个分专题,内容涵盖非编码RNA与疾病标志物、表观转录组、增强子与染色质高级结构、生物信息技术等,每个专题邀请多位本领域知名专家带来创新研究成果的展示和研究经验的分享,并为课题设计和基金申请带来研究干货。
主办单位:广州表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特约赞助:

联合赞助:
合作媒体:BioArt、生物通、锐竞、丁香园
课 程 安 排
上课方式:通过小鹅通直播平台上课,包括微信端、电脑端,报名后请按提示添加助教老师的微信,受邀加入学员群,获得上课链接。
免 费 回 看
报告嘉宾及主题
时间 |
课程内容 |
主讲嘉宾 |
---|---|---|
2021/10/29 20:00-21:00 |
肿瘤相关RNA的鉴定及其作用研究 |
黄胜林 (复旦大学) |
2021/10/29 21:00-22:00 |
血小板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手段的前景 |
曾 智 (珠江医院) |
2021/11/03 20:00-21:00 |
精浆外泌体RNA在无精子症术前精准评估中的初步研究 |
谢 云 (中大一附院) |
2021/11/03 21:00-22:00 |
IPA在组学数据解读中的应用 |
齐艳兵 (凯 杰) |
2021/11/05 20:00-21:00 |
lncrna编码短肽与肿瘤 |
王文涛 (中山大学) |
2021/11/05 21:00-22:00 |
非编码小RNA检测技术及功能研究 |
陈 琦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
2021/11/10 20:00-21:00 |
RNA修饰方法学 |
骆观正 (中山大学) |
2021/11/10 21:00-22:00 |
干细胞的相分离与染色质三维结构调控 |
丁俊军 (中山大学) |
2021/11/12 20:00-21:00 |
表观转录修饰m6A的生物功能与检测方法 |
贾桂芳 (北京大学) |
2021/11/12 21:00-22:00 |
增强子的工作机理 – 他们的RNA属性和目标基因的选择过程 |
李文博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 |
2021/11/12 22:00-22:30 |
表观转录组新思路:RNA直接测序多维度分析策略 |
张德营 (表观生物) |
2021/11/17 20:00-21:00 |
RIC-seq技术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 |
薛愿超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
2021/11/17 21:00-22:00 |
转录延伸调控在发育与疾病中的作用机理 |
林承棋 (东南大学) |
2021/11/17 22:00-22:30 |
多组学测序技术联合研究疾病相关(超级)增强子及其分子机制 |
周 洁 (表观生物) |
2021/11/19 20:00-21:00 |
超级增强子与液-液相分离 |
赵 蔚 (中山大学) |
2021/11/19 21:00-22:00 |
RNA增强子的由来和分子机制 |
赖 凡 (云南大学) |
2021/11/24 20:00-21:00 |
tRNA m7G修饰与蛋白质翻译 |
林水宾 (中山大学) |
2021/11/24 21:00-22:00 |
哺乳动物生殖遗传过程中的RNA调控与染色质重塑 |
苟兰涛 (中科院生化细胞所) |
导师介绍
黄胜林 研究员 |
---|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及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2009年博士毕业后留在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2011年至2013年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 2013年9月起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及附属肿瘤医院PI。研究领域为肿瘤分子生物学、RNA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 系统性开展肿瘤相关RNA的发现、作用和转化研究,建立了相关的RNA测序、生物信息方法和数据库(exLR-seq, ASJA, EV-origin, exoRBase和RJunBase), 揭示了癌症中的异常转录本(circRNA和TSTs)及其作用(Nat Commun 2016, Cell Rep 2018, Hepatology 2020, Cancer Res 2020, Adv Sci 2021),解析了外泌体/细胞外囊泡长RNA组分exLRs及其潜在应用(Cell Res 2015, Nucleic Acids Res 2018&2021, Clin Chem 2019, Gut 2020)。迄今在发表SCI论文50余篇, H-index 40, 被引超过8000次, 承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肿瘤异常转录本(circRNA和TSTs)的鉴定、特征和作用 2、RNA剪接位点识别程序ASJA及数据库RJunBase 3、细胞外囊泡长链RNA(exLRs)的检测、分析和应用 4、细胞外囊泡溯源程序EV-origin及数据库exoRBase 2.0 |
————————————————————————————————————————————————————
曾智 教授 |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药理学专业博士,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于《J Clin Invest》(IF=13.251,2019年),首次发现血小板可作为载体将miRNA转移至血管VSMC,揭示血小板在维持血管稳态的重要作用。血小板miR-223有望作为血管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近期,发现CircMAP3K5在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中与非冠心病患者相比显著减少;深入研究揭示CircMAP3K5作为竞争内源性RNA封闭miR-22-3p,miR-22-3p的缺失不能抑制TET2,从而维持VSMC的分化。股动脉损伤后静脉注射AAV9-CircMAP3K5可明显减少新内膜增生,为新生内膜形成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成果发表于《Circulation》(IF=23.603,2021年)。主要研究方向:1)血管疾病(如内膜增生、动脉硬化和钙化)的发病机制研究;2)lncRNA 编码微肽对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究;3)血小板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手段的研究。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血小板的新功能; 2、血小板作为疾病诊断的指标; 3、血小板作为新治疗手段的潜能 |
————————————————————————————————————————————————————
谢云 博士 |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汇报人2019年获得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于2020年继续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方向为无精子症诊疗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究。2016年起,在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邓春华教授的带领下,围绕“无精子症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男性生殖腺体衰老的机制研究”等开展了系列工作。基于上述研究积累,汇报人以(共同)第一或共同通讯作者在Human repro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申请国内专利6项(授权1项),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资助(No.82101819)。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如何结合热点,解决领域内关键科学问题? 2、科研小白如何在临床中更早地建立研究体系? 3、如何在不尽如人意的科学研究中坚持自己? |
————————————————————————————————————————————————————
齐艳兵 |
---|
QIAGEN大中华区市场及市场开拓经理 |
现负责QIAGEN生物信息学产品线,曾负责PacBio三代测序, Bionano,Partek,DNAnexus云平台等生物信息学技术支持,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IPA知识库介绍 2、如何利用IPA查询功能验证课题假设 3、如何采用IPA进行组学数据解读 |
————————————————————————————————————————————————————
王文涛 副教授 |
---|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201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今为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王文涛博士一直从事非编码RNA的挖掘和功能研究工作,在白血病发生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迄今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含共同)身份先后在 Mol Cell, Blood, Genome Biol, Clin Cancer Re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17篇,总计引用1000余次。多篇论文被选为高被引论文,或被作为封面及亮点文章进行点评报道。同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目前,主持国家面上项目等省级及以上项目5项。多次担任国际知名期刊如 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Oncogene, Mol Cancer, Theranostics等杂志审稿人。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lncRNA来源小肽的鉴定 2、lncRNA来源小肽的功能研究 3、lncRNA来源小肽的调控机制 |
————————————————————————————————————————————————————
陈琦 助理教授 |
---|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中科院动物所博士毕业后留所任助理研究员 (2011.7-2015.9), 随后先后在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2015.10-2019.01)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2019.02-至今)任助理研究员/PI。近年来从事非编码小RNA在精子表观遗传以及血液分子标记物方面的工作,在新型小RNA尤其是tRNA-derived small RNAs (tsRNAs) 和rRNA-derived small RNAs (rsRNAs) 的发掘,测序技术开发,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Cell Res 2012, J Mol Cell Biol 2014, Science 2016, Nat Cell Biol 2018, Mol Cancer 2020, Nat Cell Biol 2021), 并撰写系列前瞻性综述/评述推动领域发展(Nat Rev Genet 2016, Nat Rev Mol Cell 2018, Nat Rev Endocrinol 2019 & 2020, Trends Biochem Sci 2019 & 2021)。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介绍除siRNAs/miRNAs/piRNAs以外的新型非编码小RNA种类及研究概况 2、以tsRNA,rsRNA为代表的新型非编码小RNA的功能研究以及作为临床无创biomarker开发的趋势 3、利用PANDORA-seq系统地发掘通过常规测序手段无法检测的(带有修饰的)小RNA(多数为tsRNAs, rsRNAs) 4、通过SPORTS软件对tsRNAs, rsRNAs, ysRNAs等新型小RNA进行系统分析 |
骆观正 教授 |
---|
中山大学 |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PI。曾获优青、广东省杰青等项目资助。课题组长期以来从事表观遗传和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系统研究了DNA及RNA甲基化修饰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核酸修饰如DNA、RNA甲基化相关技术开发及调控机制研究;2. 表观遗传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 干细胞重编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RNA修饰检测技术总结 2、RNA修饰的质控 3、RNA修饰相关课题的设计和方法选择 |
丁俊军 教授 |
---|
中山大学 |
2009年6月毕业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后于2009年9月开始在美国西奈山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至2015年底。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胚胎干细胞、体细胞重编程和早期胚胎发育的相分离、表观遗传和染色质高级结构的调控机制,以及利用iPS细胞建立肿瘤疾病模型等生物医学领域,已在国际著名期刊以通讯和第一(含共同)作者身份发表SCI学术论文多篇,包括Nature、Cell Stem Cell(两篇)、Cell Research、Genome Biology、Stem Cell Reports、Protein Cell等,论文引用近2000次。2015年获聘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2017年作为团队带头人获批“珠江人才计划” 第六批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转录因子调控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分子机理 2、相分离调控染色质三维结构的机理 3、染色质三维结构调控细胞命运的功能 4、TADMAN算法可以通过染色质三维机构精准预测细胞命运调控因子 |
贾桂芳 研究员 |
---|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研究员,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02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7-200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联合培养,2008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201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回到北京大学工作。其课题组主要关注RNA表观遗传修饰在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功能,包括(1)发展核酸修饰化学标记测序技术;(2)研究RNA修饰在疾病中的调控机制;(3)研究RNA修饰对植物生长发育、逆境响应等调控机制;(4)改造植物RNA表观遗传修饰,实现植物高产等优质农艺性状等。主要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Mol Plant、Plant Cell等国际期刊。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表观转录修饰m6A的相关重要调控蛋白及生物功能 2、表观转录修饰m6A的检测技术 3、表观转录修饰m6A在疾病中的调控功能实例介绍 |
李文博 教授 |
---|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麦克格文医学院 |
2004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阶段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神经系统和胶质细胞发育。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Geoff Rosenfeld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2017年李文博教授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麦克格文医学院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建立独立实验室。至今李文博教授已经在Nature,Nature Review Genetics,Molecular Cell,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RNA Biology 等期刊发表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论文。课题组主要关注RNA在染色体水平上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染色体三维高级结构的形成和调节。同时也关注这些过程在癌症和其他疾病中的异常变化导致的病态表型。课题组目前受到NIH 多个项目资助,并是4D Nucleome Consortium项目的成员。李文博实验室使用多种测序和生化技术,目前有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的职位正在招人,欢迎对非编码RNA,表观遗传学和染色体调控有兴趣的同学们加入。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增强子如何和他们的目标基因形成特异的“配对”。 2、增强子和他们的目标基因的“配对”问题和人类疾病非编码突变之间的联系。 3、增强子产生的RNA如何被RNA 化学修饰,尤其是m6A。 4、增强子RNA如何调节目标基因的活化。 |
张德营 高级生物信息学工程师 |
---|
广州表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现负责表观生物三代测序,二代测序和单细胞测序生物信息学产品线,曾开发了三代测序数据的多组学分析软件(nano-MO),三代测序slam算法和RIC-seq、TRAC-seq、RADICL-seq、CUT&RUN、ChIP-seq、GRO-seq、ATAC-seq、HIC、HiChIP、单细胞测序等流程,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三代测序技术简介及Nano-MO技术原理介绍 2、Nano-MO多组学数据分析流程 3、Nano-MO多组学数据分析结果展示 4、Nano-MO多组学方法的应用 |
薛愿超 研究员 |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RNA结合蛋白和非编码RNA在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的功能机制研究。自2015年独立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集成项目、重点项目、创新群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的支持,在RNA结合蛋白和非编码RNA介导的转录调控方面开展了系统性探索,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Nature、Nat Cell Biol 、Nature Commun、Cell Res等杂志发表通讯作者或合作研究论文27篇。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RIC-seq技术原理及其在RNA靶标和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2、RIC-seq技术解析非编码RNA突变的致癌机理 3、RIC-seq技术的最新迭代升级 |
林承棋 教授 |
---|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青年千人、“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获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新加坡NMRC和BMRC等多项基金资助。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美国Stowers 医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任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IMCB,A*STAR)青年研究员(独立PI)。现为中国细胞生物学会染色质分会常务委员,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命运决定的转录及表观遗传调控。发现并鉴定了一个新的超级延伸复合物Super Elongation Complex (SEC)家族,系统地阐述了该家族的功能特异性及在胚胎干细胞基因转录调控及命运决定中的作用新机制。在Cell、Mol Cell、Genes Dev.、Sci Adv.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 余篇,引用3000 余篇次。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启动子近段暂停的概念及其调控 2、转录延伸调控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3、转录延伸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
周洁 应用科学家 |
---|
广州表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现主要负责增强子、表观转录组产品线的技术支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重大疾病与分子机理。一直从事表观遗传学相关的临床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参与转录组测序数据解读教学视频录制、在测序研究中有丰富经验,过去主要从事致死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疾病相关超级增强子最新研究进展
2、RIC-seq、HiChip测序技术原理及应用(注:含实测数据解读) 3、核心转录调控回路(CRC)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4、超级增强子的研究案例 |
赵蔚 研究员 |
---|
中山大学 |
Ph.D.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一批国家 “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入选者,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解剖学会常务理事。 2000-2004年在南京大学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2004-2009年在南京大学师从徐强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美国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进行博士后培训;2011-2015年在康奈尔大学Weill医学院附属Methodist医院任助理研究员; 目前的研究围绕肿瘤表观遗传药理领域,具体包括:1.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揭示耐药肿瘤微环境;2.探究m6A/H3K27me3组蛋白修饰相关表观遗传因子在肿瘤恶性转变中的作用; 3. 发展表观遗传药物在耐药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迄今在国际高水平SCI期刊已发表论文30余篇, 代表作包括 Cell(2013一作),Cancer Res(2019通讯), Sci Adv(2020通讯), STTT(2020通讯), Adv Sci (2020,2021通讯)等。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液液相分离的研究思路及相关实验技术 2、如何预测肿瘤特异性SE和CRC核心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方法,发展表观遗传药物在耐药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赖凡 研究员 |
---|
云南大学 |
博士生导师。2007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7-2019年分别任职于欧洲和美国的多个著名高校和研究所,在大分子蛋白质、细胞信号转导、非编码RNA和生物制药等领域做出大量突破性成果。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 Molecular Cell, Genes & Development、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极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他引大于4000次。2020年2月作为云南大学杰出人才引进,加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研究员。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 什么是RNA增强子 2 RNA增强子的来源 3 RNA增强子的作用原理 4 RNA增强子生成的分子机制 |
林水宾 研究员 |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青年拔尖人才。2012年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7年于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在Nature, Molecular Cell (3篇), Nature Protoco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Reviews Cancer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总被引用次数超过4000次。主持国自然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项科研基金。担任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协会会刊Molecular Therapy杂志 (Cell Press,IF=11.454)副主编。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tRNA m7G修饰测序方法 2、蛋白质翻译研究方法 3、tRNA m7G修饰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和机制 |
苟兰涛 |
---|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 2013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2013—2015年于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2015—2020年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曾获2014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8—2020年曾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K99项目资助。曾在Cell、Cell Research、Developmental Cell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第一/共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其研究发现获Nature Reviews系列杂志、Dev Cell等专评、F1000Prime推荐,成果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等。苟兰涛博士2020年9月起就职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原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哺乳动物生殖及遗传过程的染色质重塑与RNA调控。 |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将学到: 1、piRNA/PIWI通路调控编码基因的功能机制; 2、Piwi基因突变与男/雄性不育 3、父本基因组在发育中的重塑调控 |
报 名 咨 询
助教老师微信:gzepibiot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