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学研究范围

2020-05-25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指在DNA序列不改变的情况下可遗传的基因表达变化。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有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和染色质重塑;另一类为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包括基因组中非编码RNA、微小RNA、反义RNA、内含子及核糖开关等。目前研究较多的表观遗传机制主要集中在基因转录水平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上, 特别是DNA 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核心是试图解答中心法则中从基因组向转录组传递遗传信息的调控方法。就目前而言,大多实验室在表观遗传学上只是在研究表观遗传调控是如何影响基因表达,而不是其可遗传性。

 

       现代遗传学的基础是认为基因的可控性表达实现了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进而成就了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而众所周知,基因组基因全部书写在的23组染色体上,且一个生物个体体内所有细胞的基因组基因几乎完全相同,那么问题来了:相同的基因组如何造就不同的细胞类型?

 

       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基因的表达受到一类称为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的蛋白的调控。每一种类型的转录因子在每一种细胞中都有它特异的一群调控对象基因;转录因子与基因组DNA的结合会激活/抑制这一群基因的转录表达。而影响这结合与否的一类化学现象,就是甲基化(methylation)和乙酰化(acetylation)

 

       甲基化和乙酰化会发生在几个不同的区域:(1)转录因子自己身上;(2)协助包裹染色体(染色质)的组蛋白上;(3)基因序列中用于让转录因子结合的区域,称为启动子(promoter)。这些地点发生的甲基化或乙酰化修饰,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每种基因的表达。而正是这些修饰地点的特异性,决定了不同细胞类型存在着相对不同的转录组,进而表现出相对不同的细胞功能。

 

       1130日,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朱冰老师,针对“表观遗传及其在细胞命运决定中的作用”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引起广泛关注,通过本次辩论,也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性。欢迎通过以下链接重温精彩的辩论现场!


- - - 推荐阅读 - - -